2009年9月22日星期二

股票的買賣到底是以多長為周期?

  股市每天都有起起跌跌,消息每天也變幻無窮,聽著別人的故事更讓自己寢食不安,人一進入市場中就顯得很躁動。


  華爾街市場給人最深刻的觀感恐怕就是交易員繁忙的手勢,無法讓人平靜下來,難道進入股市就只讓人心浮氣躁嗎?


  浮躁的人往往是買在頂部,卻拋在底部。缺乏的就是對一個公司價值的判斷,更多的卻是“貪婪與恐懼”。有一個很好的辦法,可以幫助改善“浮躁型”的投資模式,只要對股市的波動引入“周期”的概念,往往會很好地克服股市中的“低拋高吸”。


  眾所周知,在我們市場中,最小的交易周期是“天”,在美國,最少的交易周期是“秒”,就是上一秒買入,下一秒就可以賣出。但是上一秒買入的,哪怕下一秒就漲1%,這個操作結果就很快讓人變成世界首富。所以,股票的買賣倒底是以日為周期,還是以“周”“月”“年”為周期?決定了人在股市中的心態。

買了就想漲停板的人肯定是以“日”為周期,這樣的投資者在市場上跑進跑出相當累,但往往是券商佣金和證券印花稅的貢獻人,以年為周期可以參考一年的定期存款利率,選擇幾個好股票,一放一年,從A股的經驗看跑贏定期存款的年份十有八九,即使是一年套住了,兩年扳回還是賺,心態好做得還輕松。


  我個人最推崇的周期是“季”,一年4次左右的操作,最符合A股市場利潤最大化的規律。據新東風無憂價值網行業決策平台統計,去年A股換手率最高的行業是“其他交通設備制造業”,一年換手大約12.7次,但整個行業過去一年下跌25%,而換手最低的石化行業,一年平均漲幅37%,再次驗證了以前的一個總結,即炒的不漲,漲得不炒,而換手4次左右的行業,如鋼鐵、公共服務、傳媒、轎車等一年漲幅都在35%左右,其中轎車達到148%。


  周期太短不好,太長呢?個人認為,只有看清長周期,才能有更長遠的眼界,目前的A股,放到一個新經濟周期,5-8年的這個長周期去看,雖然現在會有起伏,但卻是處在一個長周期的“原點”位置,現在25倍市盈率均值,60倍市盈率中值,放到動態的長周期去看,也處在起飛的原點。去年10月底我說,這樣便宜的股票今後幾年可能都看不到了,但即使指數漲了70%,只是修正了一段不該下跌的錯誤而已,現在仍然是長周期的起始位置。可能每輪經濟周期頭兩年的市場上上下下比較難熬,但之後一定是牛市的繁榮。


  所以投資要講周期,我個人最為推崇的是三個月的中度周期加上五年的長周期,就像三個月定期存款加上五年定期存款相結合的投資。

2009年9月9日星期三

Market crisis 'will happen again'

The world will suffer another financial crisis, former Federal Reserve chief Alan Greenspan has told the BBC.

"The crisis will happen again but it will be different," he told BBC Two's The Love of Money series.

He added that he had predicted the crash would come as a reaction to a long period of prosperity.

But while it may take time and be a difficult process, the global economy would eventually "get through it", Mr Greenspan added.

"They [financial crises] are all different, but they have one fundamental source," he said.

"That is the unquenchable capability of human beings when confronted with long periods of prosperity to presume that it will continue."

Speaking a year after the collapse of US investment bank Lehman Brothers, which was followed by a worldwide financial crisis and global recession, Mr Greenspan described the behaviour as "human nature".

He said the current crisis was triggered by the trade in US sub-prime mortgages - home loans given to people with bad credit histories - but he added that any factor could have been the catalyst.

If it were not the problem of these toxic debts "something sooner or later would have emerged", Mr Greenspan said.

Risks

Mr Greenspan, who when he ran the US central bank was hailed as a man who could move markets, also warned that the world'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hould have seen the looming crisis.
"The bankers knew that they were involved in an under-pricing of risk and that at some point a correction would be made," he said.

"I fear too many of them thought they would be able to spot the actual trigger point of the crisis in time to get out."

He also warned that Britain, with its globally-focused economy, would be harder hit than the US by the current recession and collapse in world trade.

"Obviously we've both suffered very considerably but ... Britain is more globally oriented as an economy and the dramatic decline in exports globally and trade generally following the collapse of Lehman Brothers had dramatic effects in the financial system of Britain," Mr Greenspan said.

"It's going to take a long while for you [Britain] to work your way through this."

Road to recovery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situation arising again financiers and governments should look to clamp down on fraud and increase capital requirements for banks, the former central banker said.

Greenspan view on global economy

Regulations targeting the latter would mean banks would be forced to hold enough money to cover their normal operations and honour withdrawals.

However despite his belief in a brighter future, the former Fed chief did warn that the path to recovery should steer clear of protectionism as applying strict regulations could hamper recent developments that have opened up global trade.

"The most recent endeavour to re-regulate is a reaction to the crisis. The extraordinary impact of these global markets is making a lot of financial people feeling they have lost control.

"The problem is you cannot have free global trade with highly restrictive, regulated domestic markets."

Historic event

During the interview for BBC Two's The Love of Money series, the former Fed chief said the current economic crisis was a "once in a century type of event", and one that he did not expect to witness.

Blamed by some for not doing more to prevent the crisis, Mr Greenspan denied any responsibility for the problems gripping the global economy.

"It's human nature, unless somebody can find a way to change human nature, we will have more crises and none of them will look like this because no two crises have anything in common, except human nature."

2009年8月9日星期日

中國國情

有一種理論,對中國的民主、人權前景表示樂觀。理論的根據是,歷史上,歐洲在資本主義興起之後,產生了中產階級,中產階級力量逐漸增大,導致了民主、政治革命。理論說,中國經濟發展,也湧現中產階級,所以歷史會循跡前進,中國的民主政治改革,也就有厚望焉。

這種理論十分「想當然」,以為歷史上在歐洲發生過的事,在中國也會發生。卻不理會歐洲是歐洲,中國是中國。「什麼事情中國鬼一上身,就不一樣了。」(林語堂語,大意),最常聽到的「中國國情不同」,確然顛撲不破。

讀侯文詠評《金瓶梅》鴻文,其中一節,極明白地說明了這個問題:「……商人一旦開始發財,他們想到的,不是如何向統治者爭取『人權』、『財產權』,反過來,只是被動地附庸在封建制度的權力結構底,試圖得到庇護並且分享權力的一杯羮。在這樣的情況下,商業動力不但沒有促進社會制度,反而只是更加鞏固了原先那個封建社會裏不公平的一切……」

文章評的是西門慶,因為精采,所以放在當今來看,正是如今的現實寫照。如今在「經濟起飛」中「先富起來」的那一群新階級,不是本來就是封建權力上層的關係群,就是依附權力才取得利益的奴群,最好的情形,不屬於以上兩種,也在取得利益之後,忙不迭依附權勢。形態雖然不同,而「西門慶」則一,那是典型的中國國情,中國特色的表現。

所以,歐洲歷史上發生過的中產階級壯大,導致民主自由人權的大發展,不會在中國出現。這一點,其實只消看看香港那些厚顏無恥依附權勢者的嘴臉,就能明白了。那些,大多數還是根本不必向權勢屈膝的,可是,奴性,正也是國情啊!

2009年7月30日星期四

狎玩才女

好一篇擊中要害的文章啊!

2009年07月30日

A貨才女的問世,是對葉公好龍式社會的救贖。在一個追求形式主義男女平等的社會裏,男人們本質上仍是大男人,認定女人是較次等的生物,供男性狎玩,女性的身體可以像貨物那樣合法買賣,論次計價,或者買斷。由援交女生,到娛樂版上賣身或者賣子宮的名人,做的都是皮肉生意,所以,嫁人等於尋找一張長期飯票,是男人與女人的共識。

明明是一個未開化的農業社會,卻偏偏要包裝成國際都會,營造男女平等的假象,明明由睾丸素決定巿場,硅膠比智慧更受歡迎,卻偏偏要裝出開明的樣子,允許女人以食腦的方式跟男人逐鹿中原。表面上我們高呼男女平等,內心深處,女人有着找個男人來依賴、「我要嫁個有錢人」的情意結,而男人,對比自己聰明的女人充滿揮之不去的恐懼和忌憚。

有了這樣的社會背景, A貨才女應運而生。這才是男人們真正想要的才女,她們幹的是才女的勾當,比如出書寫歌,腦袋空無一物,連小學生作文的至低要求:寫正確的字都沒能做到,更遑論獨立思考。男人們捧着才女的著作,像玩尋寶遊戲那樣玩着尋找錯別字的遊戲,胸中湧起複雜的情愫,掃盲的豪氣和憐香惜玉的柔情糾結纏綿,他們的腎上腺素極速分泌,確信自己仍是世界的主人。

做男人的最高境界,不是狎玩女人的身體,而是狎玩才女的腦袋。

2009年6月19日星期五

The last and the Best

2009年06月19日


去新開的美國漢堡包店,餐牌上的宣傳字句寫: the last great hamburger。最後的好東西,此一家之後別無更好的。敢於聲稱自己是最後的,牙擦擦,信心爆棚,不怕貨比貨。有一些食店,喜歡說自己是 the best in town,全城最佳,鶴立雞群。時常就慕這些最佳美名,摸進去試味,看看是否名副其實。

比起來, the last比 the best更高招。即如說,最後一個情人與最佳情人的分別。最佳當然是好,但不是例必留得住芳心。也許過後想起來,還是覺得你最好,走過千山萬水,回頭縱是恍然大悟,也已經不是岸。

然而,「最後」則有一點警嚇性,這裏已經是蘇州啦,再錯過就冇艇搭。那是不是最好?你話呢,總之你也可以去試試看別的。就因為心裏有了這層顧忌,難免有點忐忑。 The last像是一種悠長的嘆息,彷彿前面已無去路,就算有,風景已經是另一回事。最後的皇帝承接了整個帝國的餘暉,獨自享用末日的美麗與蒼涼,其精神境界開闊而唏噓。最後的情人,修成正果,陪君最後一段路。

年輕時意氣用事,覺得要做就做最佳,地位超然:還是你最好。稍年長,發現做「神主牌」被封聖真沒甚麼好,四野無人無敵最寂寞。做最後,長相廝守到盡頭,埋單計數還是有賺。不要做你的「最佳」,偏要做你的「最後」,在我之後,已沒有別的人,別的包。

2009年6月8日星期一

麥樸思:大牛市年底才來


2009-06-08 05:03:41

「新興市場之父」料短期大上大落【明報專訊】「新興市場之父」麥樸思(Mark Mobius),在今年3月說環球股市的牛市已在成形中,但至近期,他卻說真正的牛市要至年底才重臨。那麼到底現在是不是牛市呢?身為鄧普頓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的麥樸思,上周接受本報訪問時說,真正的大牛市年底才出現,未來半年股市仍會大上大落,投資者的策略應是每遇調整便趁低吸納。

「大家必須要小心,即使是牛市,也不會不停地上揚,總會有大幅波動,波動市中會吸引人買買賣賣。」

最快明年重上30000

麥樸思說,新興市場自去年底的低位,已升了超過一倍,而大部分市場距離2007年底的歷史高位,仍低了四成至五成,意味上升的空間不小。他估計新興市場股市,在一至兩年後將可以升破07年的高位。

「股市每個周期一般為3至4年,便可以升破之前的高位。」港股在07年10月底見頂,若3至4年後可重返高位,即在明年或2011年便有機會再見32000點。「反映市場情緒最好的指標,是新興市場政府債券孳息率,與美國國庫券孳息率之間的息差。在07年大牛市時,息差低至1.5厘,在金融海嘯最高峰時,曾升至8.5厘,現在已逐步回落至7厘,這直接反映信心已在恢復。」

預計明年底通脹降臨

麥樸思估計年底前大牛市會重現,主要是因為屆時大家會更相信通脹將重臨。「現時全球都擔心通縮,於是不斷放鬆貨幣政策,通脹總有一天會出現,我認為這將會是明年年底。股市往往走前一年,所以我相信真正的牛市會在年底出現。」

麥樸思一向看好在港掛牌的中資股。他特別看好資源股及消費股。「例如鋁、鋼、水泥股份,又或者與消費者有關的,如電訊股及食品供應商等。」

他認為港股的估值並不昂貴。「仍有不少股票的市盈率是單位數字,市帳率亦只有1.5倍,股息率仍有3至4厘。」「中國內地的銀行不斷向市場大手提供資金,這些資金已經流來香港買房地產。香港一家零售商的老闆向我說,以往只有10%至15%的營業額是來自內地旅客,現在卻多達50%。」

看好中資股 內地資金湧進香港

除了中國以外,全球政府都在「開水喉」,美國的M1貨幣供應(一般指流通現金加上活期存款),按年大升13%。當銀行開始有信心放貸之後,M2(廣義貨幣供應,即M1+定期存款、儲蓄存款等)亦會大幅增長,為市場提供所需資金。

雖然麥樸思相信港股毋須再下試3月的低位11300點,但在年底之前,仍會有大幅波動。「市場仍會有很多不明朗的因素,朝鮮會否再發射火箭、流感會否大爆發,復蘇的趨勢是否那麼穩固等,都可能會令到股市出現調整。」但他相信牛市大勢已成,所以每次調整,都是投資者趁低吸納的時候。

對於一般散戶來說,麥樸思認為最好的做法是把準備投資到股市的資金,分成12份,在未來一年內分階段平均入市,這樣可以拉勻入市成本,然後持有一段長時間,將可以有不俗的回報。

當頭起? 真的假的?


我再看自己以前寫文章,發現一些有趣的東西,會不會有點什麼啓示呢?



2008年08月28日 星期四

反彈同當頭起有咩分別?
一、當頭起升幅最少20%;


二、一浪高于一浪(即喺次低點才入市);


三、50天移動平均線重返250天線之上;


四、當頭起喺熊三出現后先出現(熊三P/E喺八至十二倍之間)。



2009年5月13日星期三

激勵達人 -- Luis Scola

“我不害怕姚明缺席比賽,我甚至不害怕輸球。我害怕的是沒有努力去打球,沒有打出競爭性,沒有去戰鬥,沒有全力以赴去比賽。

只要你全力以赴的投入比賽去,好的事情就會發生。如果你全力以赴,即使輸球,因為總要有一支球隊會輸掉比賽,那樣也沒有遺憾,因為我們已經竭盡所能。”

-- 在姚明宣佈因傷退出NBA季候賽後,他的隊友Luis Scola在ABC訪問中說了這番話。

2009年3月30日星期一

氣質,是最耐看的名牌

什麼是最好最耐看的名牌呢?

是香奈兒的衣服?皮爾卡登的褲子?Gucci的背心?Hermes的圍巾?還是Fendi的鞋子?

底下提供您一個「不標準的正確答案」。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一個老故事,是講到有一次林肯總統面試一位新進的人員, 後來,他並沒有錄取那位應徵者,幕僚問他原因, 豈料他竟然說:「我不喜歡他的長相!」

幕僚非常不服,問道:「難道一個人天生長得不好看,也是他的錯嗎?」

林肯回答:「一個人四十歲以前的臉是父母決定的, 但一個人四十歲以後的臉卻是自己決定的,一個人要為自己四十歲以後的長相負責任。」

我很讚同林肯答的這句話,它跟古人「相由心生」的論調不謀而合。

人,常會花很多的時間去shopping,花很多的金錢去購買名牌服飾, 但,卻很少人願意花等量的精力去修身養性。

殊不知,「氣質」才是最耐看的”名牌”!

一個人若臉上有氣質,遠比穿上香奈兒的衣服、皮爾卡登的褲子、 Gucci的背心、Hermes的圍巾、Fendi的鞋子…等,更美,更帥,更受人肯定與尊敬。

而想擁有它也很簡單!您甚至不必花一毛錢,只需注意自己的脾氣,端正自己的品格,淨化自己的思想,充實自己的內在…,則無形之中,您的談吐、態度、舉止…, 全都會披戴上一股清新而脫俗的氣息。

氣質,是最好的名牌!

如果您希望在社會上獲得人們發自內心的敬重,真正的關鍵不在於所穿衣物的價格,而是在於您整個人所流露出的氣質